大學一年級研討課簡介
當代充實人生的深度思考與反思
大多數學生在大學一年級時會修習研討課程,這類課程著重於閱讀與分析具挑戰性的文本、參與討論與辯論,並撰寫有說服力的論述與反思文章。研討課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面對嚴謹的學術訓練、提升思辨與表達能力,並為未來的大學課程做好準備。本課程將引領學生進入這樣的學習環境,並由授課老師帶領閱讀富有深度的作品,針對寫作表現提供細緻且個別化的回饋。
2025 秋季
9月4日 ~ 12月18日
晚上6:00 ~ 9:00
總共16週
對象: 美國高中生英語程度以上
課程內容
導論
在當今社會,經濟壓力、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技術、變動不居的就業市場,以及社會與政治的分歧,使得現代人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與焦慮,同時也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再加上社群媒體的普及,我們常被分散注意力,忽略了重要的人生問題,也削弱了與他人建立深層連結的能力。許多作家與評論者指出,現代生活方式已深刻改變了我們的日常,而這些改變也帶來了越來越普遍的不滿與迷惘。我們是否願意繼續過著這樣的生活——被外在力量推著走,受制於企業與體制的安排?我們又該如何在劇烈變動的時代中,仍能活出豐盛與有意義的人生?在現代社會中,什麼才是真正充實與值得追求的生活?
在課程的前兩個單元中,我們將閱讀一位當代哲學家與一位社會評論家的觀點,深入了解他們對現代生活的批判。接下來的單元中,將帶領學生回顧歷史上幾位作家對「美好人生」的探索與思考,包括工作、休息、沉思等相關議題。課程中也會搭配不同媒體內容,幫助學生更全面理解閱讀材料與課程主題。
此外,整學期將穿插閱讀經典小說《美麗新世界》(A Brave New World),這是一部描繪科技、進步與社會控制之反烏托邦的小說,故事中所提出的問題將與本課程的核心主題產生深刻呼應,並激發學生深入思考。
課程學習成果
修完本課程後,學生將能夠:
-
閱讀並理解大學程度的課程內容
-
說明「繁榮人生」這個議題是如何被問題化並被討論的
-
分析小說與非小說類文本,辨識其主要論點與核心主題
-
能夠清楚地以書面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並運用不同文本中的證據來支持論述
-
根據回饋意見修改並提升自己的寫作
-
評析他人的論點,辨別其優點與不足,並能以口語與書面方式做出回應
課程作業
討論問題
繳交時間:每單元第 1 週
在每個單元第一次上課前,學生需準備三個討論問題,並上傳至 Google Classroom 上的共用文件中。授課老師也會在該文件中補充或修改問題。這些問題將成為課堂每週討論的基礎。
問題的設計不應只是簡單的「是/否」或內容描述型問題,而應鼓勵深入分析與思考,能連結課程中的主要主題、文本重點,或與其他閱讀材料相互呼應。問題應參考課文中的引文或段落進行設計。
討論區貼文
繳交時間:每單元第 1 週
授課老師會在 Google Classroom 上提供幾個問題。其中一些問題會比較具體,有助於引導學生的閱讀方向並為課堂活動做準備;另一些問題則會統整本單元的主題與閱讀材料。學生需選擇至少兩題進行回應(每篇不少於 200 字)。
回應討論區貼文
繳交時間:每單元第 2 週
為延續課堂之外的討論,學生需回應兩位同學的討論區貼文(每篇不少於 150 字)。這些回應應採用「3CQ」模型:包含讚美(Compliment)、評論(Comment)、連結(Connection)、與提問(Question)。老師也會參與討論,提供進一步的提示與具體的回饋。
寫作作業
繳交時間:每單元第 2 週(初稿)、第 3 週(初次修改)、下一單元第 1 週(最終稿)
每篇文章將針對指定的閱讀內容與課堂主題提出討論與分析。大部分寫作題目會要求學生運用課程內容提出有力論點,有些題目也可能結合個人反思。
書籍、學術論文、新聞文章等出版品都經歷多次嚴謹的修改過程,本課程亦會仿效此過程。初稿無須完美,但需具備清楚結構與基本語法正確。學生將根據老師的回饋進行兩輪修訂,以提升內容深度與表達清晰度。第 5 單元的文章因時間安排僅進行一次修訂。所有草稿與修訂版都將上傳至 Google Classroom。
口頭報告
繳交時間:每單元第 3 週
學生需在課堂上進行一次簡短報告(不超過 5 分鐘),介紹自己文章的核心觀點與主要論點。報告結束後,老師與同學可提出提問。
此報告形式較為非正式,鼓勵自然對話與即興互動。雖然需事先準備,但不建議照稿朗讀。
老師
Dr. Tyler Feezell
Dr. Feezell 在台灣居住多年,累計超過十年。2015 年,他於國立政治大學取得碩士學位,並於 2022 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SU)完成博士學位。在現職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之前,他曾在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擔任同樣職位,並於宗教系教授相關課程。
作為一位充滿熱忱的教育者,費博士曾在 ASU 與達特茅斯學院教授多門課程,始終致力於理解並回應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幫助學生在課堂內外都能發展潛力、實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