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會讓孩子到Englist就讀有兩個主要的原因。
首先,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在學校的英文課和英文寫作作業中得到更好的成績。
其次,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在未來可以進到西方一流的大學就讀。
針對這兩項動機,成績會是需要被顧慮的核心因素。
我們知道; 成績非常重要。申請大學時,首要會先考量的就是學生的成績。從我們有記憶以來,教育文化就一直環繞在完成作業和考試來取得好的成績。老師們會取學生分數的平均值最後再替他們打一個總成績。自古一來都是這麼在進行的,未來也會是如此,對吧?
但希望未來將不會繼續這樣,因為在打分數和給予成績這樣的激烈競爭環境下會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會看到有些孩子會因為要準備考試或完成作業而熬夜到半夜一點,有時甚至熬夜到半夜兩點。導致這些孩子在課堂上打瞌睡,注意力無法集中,最後得到的是在作業和考試上更不好的表現。
我們會看到有些學生會因為沒有考到預期的分數或是沒有"比他的同學還厲害"而掉眼淚。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學生也為低分數或是考試的壓力,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甚至導致有些學生有輕生的傾向。令人感到可悲的是,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學生們大部分的自我價值來自於他們得到的成績和被打上的分數。
更糟的是,許多父母的觀念也是如此,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他們會因為孩子得到不同的成績而拒絕或是提供不同程度的關懷與支持。我們看到家長和學生幾乎永遠都處於相戶對立的狀態:家長因為孩子的成績低於期望值而對孩子感到失望和憤怒,學生感到難過和沮喪因為他們的快樂和與父母間的情感只單純建立在學術的成就上。
這不是學生在學校該學習到的事情。被打分數是不好的。
我們對於打分數的經驗和想法
在我們的課程中,我們曾經會幫學生的寫作練習打上分數。但我們停止這麼做了,因為我們發現學生只會在乎分數。
在我們的小學基礎課程,老師們不會替學生的作業打成績:取而代之的是,我們的老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業時給予學生明確和直接的評論和回饋。老師只有在學生做單字考試時會給予分數。
在我們的學術寫作課程中也不會替學生打成績或是給不同的級分。能運用第二語言來進行學術寫作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我們的學生已經證明了他們有足夠的毅力以及恆心來做這件事情。
然而,學生寫出的論文有時可能會有文法語意的錯誤,不穩定的文章結構和缺乏清晰度。以往,我們會替學生的寫作練習打分數,但同時我們也會給予學生個別和直接的評論和回饋。但學生根本不會在意這些回饋,因為他們看到的只有"低的分數",然後就覺得自己好像搞砸了。許多學生因此想要放棄,或是在家受到父母的指責。我們曾經有過好多次與家長的面談都是想辦法要讓家長明白你的孩子不管是得到B還是C的成績都不是甚麼天塌下來的壞事。
這也就是為甚麼我們不再替學生的作業打分數。
Englist是如何評估學生的
我們轉換到另一套模式來評估學生完成的作業,其中評估的標準為學生是否有按照指示來完成作業。學生一個學期下來的作業"成績"取決於這個學生是否有遵從指示並用心完成每一項作業,其代表的是學生得到的成績是他們在每項作業付出的努力和一致性來做衡量,而不是他們的能力。
再者,Englist不給予任何形式上的成績和分數。取代而之的,我們的老師會根據學生完成的作業提供評論和回饋,老師給予的是學生作業整體上的評估,並提供學期性的報告和舉辦家長和教師面談。
當我們做了這個轉變後,班級的整體風氣提升了。學生也更喜歡參加的課程。相較於成績,學生們對所學到的事物更感到興趣。學生們更有意願學習新的事物,儘管新的事物較為困難。更重要的是,學生進步的速度更快了!
打分數帶來的主要問題
就此,您可能已經發現打分數之所以會發展成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從製造更多的壓力和衝突到降低一個人的自信心;和讓學生打退堂鼓不敢面對困難的挑戰。
然而,打分數和給成績的核心問題在於它們將教育的重點從學習過程轉移到了學習結果。
打成績的這種制度簡化了學校所能提供學生的真正教育意義,學生變得需要像是在累積分數來突破層層關卡才能進階到下一個階段的學習,每個階段都需要有達到特定的成績或分數才能有資格畢業或是進入到大學就讀或是才能在未來找到一個好工作。學生"學習"只是為了能到達下一個階段,而不是真正投入在學習本身或是覺得學習是有趣和對自己是有益處的。
研究者稱這個情形為外在動機,而且研究也顯示外在動機帶來的效益遠比內在動機來的少,內在動機是指為為了自身利益且能熱在其中而想做某事。
很諷刺地,頂尖一流的大學要找的是那些因為被熱情所激發而主動學習的學生,而不是那些擅長考高分的學生(雖然這兩項特徵很常被交錯重疊認定)。
此外,這樣以成績為重點的制度已經把學校變成了一場虛擬的競爭戰場:更多的課業、更多的作業、更多的考試、更多的學期成績、更多的報告,就好比一場場戰役,沒有被擊倒的學生才能得到最後的勝利籌碼。如此的變異教育文化產生的問題為它降低了學習的效益,而且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這樣的做法對學生的學習有害,而且導致學生的學習成果比不上讓學生放慢速度和給予足夠的獨立空間和自由來探索學習。
研究報告
我們已經多次提到研究表示打分數這件事情是不好的,但你可能還是抱持懷疑的態度。你可能會覺得”但我小孩的學校就是會替學生打分數,學生要考大學也要看學生的成績,你憑甚麼說打分數這件事是不好的?”
這可不是我們自己隨便說的。大學寫作指導教師暨教育學專家-John Warner在他的”Why They Can’t Write“此書中提到了一個故事:在學期的第一天,Warner對他的學生提出了以下這個提議"我可以直接給你們每個人寫作A等級的分數,但你們將不會學到任何寫作的技巧。或是你們做該做的練習然後學習怎麼做真正的寫作。"至少有百分之60的學生選擇了他們寧可拿A等級的成績也不要學到任何東西。
顯然地,這樣的結果表示-成績-已經成為學生只在乎的事情,學生的父母也是如此。
然而,你如果還是抱著懷疑的心,以下是"一些"研究報告/文章來說明為甚麼打分數會造成問題:
不打分數的教育體制是如何運作的?
這是一個蠻合理的問題而且也不太難回答。事實上,教育是不需要有成績、分數、考試和過多的作業。老師們仍然可以評估學生的能力和進步發展,而且不需要透過打分數來干涉這一個過程。
事實上,自古以來都是如此進行的。雅里士多德從來沒有給亞歷山大大帝一份成績單,孔子也從來沒替他學生算學業成績。隨著工業革命的爆發和美國義務教育的興起,給成績這個制度才開始成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
反之,老師們可以根據學生繳交的作業來評估學生的能力,和提供更具體和行成性的評量。真的不需要用打分數的方式。
老師給學生回饋的方式也可以是用敘述性的報告形式呈現-很多學校或體制已經有在提供有或沒有包含成績的評估報告。從老師提供的報告,學生和家長可以得到更具體的建議,像是學生在哪裡還需要做改進和在哪些部分表現得不錯。然後,當學生準備好時,老師們就可以讓學生進入到下一個較進階的階段來學習。Englist的做法就是如此。
簡而言之,在Englist的老師不會給學生打分數。我們也認為家長們需要要求其他學校也停止給他們的孩子打分數。
有些時候的狀況是,一些成功人士雖然在學生時期的在校成績不理想,但他們仍然保持原創性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也有許多癡迷於成績的人,在校時期往往都是拿高分,但現在卻做著高壓且沒有成就和前途的工作。如果這不代表著打分數這個制度是有問題的,那我們也不知道還能說甚麼。
現今教育正在做的,就是利用分數和成績的制度,把學生訓練成像是只會上下班打卡和人云亦云的個性的社畜。這樣的教育型態並不能幫助學生成為深度性和有創造性的思考者,或是充滿熱情的學習者。
在Englist,我們致力於提供的是有價值的教育。我們讓學生讀的是有趣的書。我們讓學生寫的是他們有興趣的內容。我們會替學生探討不一樣的主題,並也在每個學期做檢討和更新我們的課程,讓我們能夠提供給學生更好的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們也剛好能夠培養他們需要進入好大學的技能,並且讓他們在學校的英文課中表現得更出色。但以上並不是Englist只重視的部分。我們在乎的是能提供學生真正的學習、寫作和思考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