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說的故事很重要

為什麼我們說的故事很重要

我小時候幾乎每天放學後都會去小學圖書館後面的書架區逛一圈。我常常沉浸在羅德·達爾(Roald Dahl)、貝芙莉·克萊瑞(Beverly Cleary)和茱蒂·布魯姆(Judy Blume)的故事裡,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我會假裝自己是棕髮的蘿瑪娜·昆比(Ramona Quimby),每天也會改變主意,思考我到底比較喜歡哪一個金髮藍眼的《甜蜜山谷》雙胞胎姊妹。 直到有一天,我拿起一本由羅貝蒂·包·羅德(Bette Bao Lord)所寫的書,書名是《豬年與傑基·羅賓森》(In the Year of the Boar and...
以美國為中心的課程問題,以及 Englist 如何做得更好

以美國為中心的課程問題,以及 Englist 如何做得更好

每天在台灣,補習班、雙語課程和「國際學校」的學生們打開美國課本,裡面充滿了關於美國獨立日(7 月 4 日)、喬治·華盛頓等歷史人物的故事,以及一些難以理解的美式幽默。台灣的家長和學校管理者認為這是學生掌握英語的最佳途徑——但真的是這樣嗎? 美國課本確實提供了母語語言模型,但這些教材是專為美國學生設計的,對於非美國學生來說,這會造成學習上的落差。陌生的名字和地名、無法產生共鳴的文化參考、以及缺乏本地背景的歷史事件,讓閱讀變成了一種解碼的過程,而非真正的理解和參與。...